课程编号:135034
课程名称:《计算机网络原理》
学时/学分:64学时/3.5学分
先修课程:先修课程《计算机导论》、《数据结构》
适用专业: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、网络工程专业
开课系或教研室:计算机学院
1.课程性质: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、网络工程的专业基础课,是培养学生具备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、基本原理和应用能力的一门必修课,是学习其它网络及信息安全类课程的基础。本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、原理,提高分析和解决网络问题的能力能起到重要作用,是一门对学生网络能力培养起到关键、基础作用的课程。
2.课程任务:通过本课程的学习,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及数据通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;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、基本理论,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体系结构,掌握TCP/IP模型及常用的网络协议;重点掌握局域网技术及网络互连技术;并培养学生具备简单的组网与网管能力,为今后从事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与设计打下基础。
1.课时:总学时:64。理论:48、上机:16。
2.教学要求:
(1)通过学习网络基础理论知识,包括数据通信技术、网络体系结构,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过程,掌握计算机网络各逻辑分层的功能和工作原理。
(2)通过学习常见的局域网组网技术及有关协议,使学生初步具备配置网络设备、构建局域网的能力;通过学习Internet的协议层次模型,使学生掌握因特网常用的协议的作用和特点,从中学习网络的分析和处理方法。
(3)本课程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形式,教学中要密切结合实际的网络应用。
3.成绩考核:闭卷,笔试成绩占60%,平时成绩占40%,包括上机实习、实验报告成绩,课程设计等。
1.教学目的及要求:
通过本章的学习,能够了解计算机网络特别是因特网的发展过程,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常用分类标准以及衡量网络性能的指标;重点掌握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划分。
2.教学内容:
(1)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中的作用
(2)因特网概述
(3)因特网的组成
(4)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
(5)计算机网络的类别
(6)计算机网络的性能
(7)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
3.教学重点:
(1)因特网的组成;
(2)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。
4.教学难点:
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。
1.教学目的及要求:
通过本章的学习,能够了解物理层的基本功能以及各类传输介质的特点;理解数据通信技术中的基本概念;掌握信道复用技术和常用的宽带接入技术。
2.教学内容:
(1)物理层的基本概念
(2)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
(3)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
(4)信道复用技术
(5)数字传输系统
(6)宽带接入技术
3.教学重点:
(1)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;
(2)信道复用技术;
(3)数字传输系统。
4.教学难点:
信道复用技术。
1.教学目的及要求:
通过本章的学习,能够了解数据链路层的基本功能,掌握点对点信道以及广播信道数据链路层的解决方法,掌握以太网的数据链路层协议内容和扩展以太网的设备及原理,了解高速以太网技术。
2.教学内容:
(1)使用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
(2)点对点协议PPP
(3)使用广播信道的数据链路层
(4)使用广播信道的以太网
(5)扩展的以太网
(6)高速以太网
(7)其他类型的高速局域网或接口
3.教学重点:
(1)使用广播信道的数据链路层;
(2)使用广播信道的以太网;
(3)扩展的以太网。
4.教学难点:
使用广播信道的数据链路层(CSMA/CD协议)。
1.教学目的及要求:
通过本章的学习,能够掌握网络层的主要功能,理解数据报和虚电路的区别,掌握IP协议的作用及IP报文的格式,掌握IP地址及其规划技术,理解ARP和ICMP协议的作用,掌握因特网中的路由与路由选择的基本概念,掌握IP多播的实现方法。
2.教学内容:
(1)网络层提供的两种服务
(2)网际协议IP
(3)划分子网和构造超网
(4)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
(5)因特网的路由选择协议
(6)IP多播
(7)虚拟专用网VNP和网络地址转换NAT
3.教学重点:
(1)网际协议IP;
(2)划分子网和构造超网;
(3)因特网的路由选择协议;
(4)IP多播。
4.教学难点:
(1)划分子网和构造超网;
(2)因特网的路由选择协议。
1.教学目的及要求:
通过本章的学习,能够理解网络进程通信与进程标识的基本概念,掌握传输层的功能,掌握TCP/IP传输层的协议组成与可靠传输的工作原理,掌握TCP的特点及其工作机制,掌握UDP的特点与工作原理。
2.教学内容:
(1)运输层协议概述
(2)用户数据报协议UDP
(3)传输控制协议TCP概述
(4)可靠传输的工作原理
(5)TCP报文段的首部格式
(6)TCP可靠传输的实现
(7)TCP的流量控制
(8)TCP的拥塞控制
(9)TCP的运输连接管理
3.教学重点:
(1)可靠传输的工作原理;
(2)TCP可靠传输的实现;
(3)TCP的流量控制;
(4)TCP的拥塞控制。
4.教学难点:
(1)TCP可靠传输的实现;
(2)UDP与TCP的区别。
1.教学目的及要求:
通过本章的学习,能够理解应用层的功能,掌握常见应用层协议的工作机制,包括因特网的域名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服务器配置,文件传输协议的工作原理,HTTP协议的工作过程及报文格式,电子邮件传输的实现方法,了解DHCP,SNMP。
2.教学内容:
(1)域名系统DNS
(2)文件传送协议
(3)远程登录协议TELNET
(4)万维网WWW
(5)电子邮件
(6)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
(7)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
(8)应用进程跨越网络的通信
3.教学重点:
(1)各应用层协议的工作机制;
(2)各应用层协议与运输层的接口。
4.教学难点:
各应用层协议的工作机制。
章 序 | 内 容 | 课 时 | 备 注 |
第一章 | 概述 | 6 | |
第二章 | 物理层 | 4 | |
第三章 | 数据链路层 | 10 | |
第四章 | 网络层 | 12 | |
第五章 | 运输层 | 8 | |
第六章 | 应用层 | 8 | |
合 计 | 48 |
教 材:《计算机网络》 主 编:谢希仁
出版社: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:2008年
参考书:《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》 主 编:Douglas E.Comer
出版社:机械工业出版社
《计算机网络》 编 著:Andrew S.Tanenbaum
出版社:清华大学出版社